多伦多洗衣球

循此苦旅

Neutral wie die Schweiz像瑞士一样中立

如题,对二战时期本命瓦修的一些简单科(安)普(利),尝试以关键词切入的方式呈现,因为是为aph而写所以不夹私货是不可能的

瓦修他的中立故事真的超级有戏啊你们听我说

 

“谁进我家我打谁”

瑞士既不靠海,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二战期间的瑞士四面被轴心国及其占领区(是的,说的就是你法兰西)包围,微妙的地理位置既导致了他作为各个强国间的缓冲区域不能参与战争,又为了生存被迫与强势国家合作。瑞士国家主权的相对完整,国家领土奇迹一样的没被吞并也是通过各式交易暂时换来的喘息机会。在战后的五十年内一直被吐槽为黑心商人/投机主义者

全民皆兵,时刻保持警惕,无论盟军还是轴心国的飞机只要飞过瑞士空域一定毫不留情地打下来。时至今日,瑞士政府仍旧每年投入大笔资金来维护看起来没什么必要的防空设施。


“受惊的兔子”

战争之下瑞士人从来都不相信有谁会真的放过瑞士,以至于两次大战期间的瑞士如同一只敏感的兔子,欧洲稍有动静就做好顽强抵抗的准备。

早在元首将瑞士划进“德意志一统”的版图内前,瑞士就察觉到了欧洲大陆上的诡谲气氛。1933年,瑞士政府向军队拨款1500万瑞郎,并计划于未来数年间共拨款1亿瑞郎以将军队现代化。当元首于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时,瑞士国防预算的金额更骤增至9000万瑞郎。K31步枪(公认精确度最高的步枪之一)于1933年成为瑞士军队的制式装备,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瑞士总共生产了大约35万把K31步枪。暴力正太当之无愧

 

圣诞树行动”(Unternehmen Tannenbaum,或译冷杉行动)

纳粹德国计划于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主要对手后便入侵瑞士。

尽管元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再三保证德国“在任何情况下皆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以及不可侵犯性” ,然(当)而(然),这些言论仅仅是政治家的斡旋之词。

1940年,德国拟定了详尽的入侵瑞士计划,共有11个德国师及大约15个意大利师参与了计划,并准备自南部进攻;“圣诞树行动”一经实施,瑞士陆军将必须面对约30万至50万人的入侵作战。当然瓦修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元首的鬼话,瑞士在战争期间以武力吓阻、对德国让步,给予德国一些经济上的特许协议等策略延迟了德国的侵略,最终得以保持独立。

【墨索里尼曾希望吞并瑞士的一部分以满足他“意大利复兴运动”的野心,并曾就此事和元首展开过讨论。德国表示既然你要的话就沿着西阿尔卑斯山脉把瑞士南部都给你好了。但是元首再也没有批准占领瑞士的军事行动

 

国内情况

1940年夏天,瑞士与列支敦士登被轴心力量四面包围。在1944年8月美国军队进入瑞士西部边境之前,这种情况始终没有改变。纳粹德国在欧洲的霸权还要持续多久,对于1940年的瑞士而言尚不明了,但有一件事非常清楚:无论如何,瑞士想要坚守自己的独立和民主秩序。

瑞士军队改变了国土防卫战略,阿尔卑斯山脉成为防御要塞。部署在边境的陆军军团拖延敌军的入侵行动,其余部队撤往高山内的避难所。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留置在北方平原上的军队无处撤退;瑞士政府的想法是让这些部队牺牲,好让其他部队生存。

日常生活方面,瑞士人民想尽一切办法改善自己的国家在战争期间的粮食自给自足。瑞士境内的每一寸可供耕种的土地——哪怕是公园和足球场都种满了谷物,土豆和蔬菜,这些计划在显著提高瑞士国内自给自足程度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民对国家认同和团结。

 

对德/意:

瑞士在德意两个轴心国之间挣扎求生,能够保持中立某种意义上是经济以及部分政治方面与轴心国的合作换来的

海牙公约提供的贸易自由权成了瑞士的救命稻草:瑞士国内(官方及私人)对德国和意大利的军火提供基本在90%左右,同时直接开放了境内对德意两国的运输通路。

他为第三帝国授予了信贷,允许对轴心国的武器出口,并开放了南北过境的德意间的交通运输要道。瑞士也是一个黄金交易所:德国用从被占领的国家和犹太人受害者那里掠夺的黄金与瑞士交换当时的国际通货,并用它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和军火。

【附海牙公约中规定中立国的基本义务:1.可以不参加战争 2. 可以保证自我国家防御 3.军火贸易方面对所有参战国一视同仁 4.不为参战国提供士兵 5.不为参战国提供自身领土】

 

对盟国:

默许美方新闻中心驻扎在伯尔尼【和与轴心国间的武器交易同样违反国际公约】

对本国分权制度的认同使瑞士许多德语区的民众对纳粹德国的中央集圌权体制没什么好感,这一情感的结果是德语区的瑞士人对以法语为母语民众有著相当强烈的情感,反而对边界另一边的“德意志兄弟”没有多少连结。

 

防空力量:

1940年,德军战斗机侵犯了瑞士领空,以测试他的抵抗意志;英国轰炸机飞越了瑞士空域以寻求通往意大利北部的捷径,美军战机也以迷路为由掠过了瑞士领空(...),但无论是盟军还是轴心国的空中力量在瑞士均被击落。(瓦修:不玩,滚 

瑞士的目的是对双方均保持主权和中立,但这引起了盟国的误解: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瑞士中立的保护者。

1944-1945年间,盟军轰炸机曾误炸了包括苏黎世在内的瑞士部分地区。为了保护主权和国内主要设施不被破坏,瑞士采取了不近人情的防空措施:同时与盟军和德国空军为敌。在1940年,仅两个月瑞士就击落了11架德国空军战机,超过100架盟军轰炸机及机组人员在瑞士境内被拘留。 

 

难民

“二战期间的瑞士一共收留了三十万合法避难者,它经常被形容为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看上去像是在欧洲生存的希望,可是它已经过载了,老实说谁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跟着巨轮一起沉下去。”

瑞士在二战期间收留了六万难民(其中一半是犹太人)和十万军人(误入瑞士境内被强行拘留orz),总部设于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也于协调和缓冲国际冲突相当重要。

在第三帝国的压力下,瑞士执行了关闭边境的政策,近两万五千试图非法偷渡的犹太人被遣送回国。尽管如此,在关闭边境后瑞士实际上仍接受了大部分跨越边境的【非法】避难者…


关闭边境

在1938年的埃维昂会议上,其他国家拒绝再继续转接在瑞士申请避难的人士【会议前的米英黑箱:英国许诺闭口不提美国移民入境限额未满的事实】,瑞士以“没有能力接纳更多避难者“为理由关闭了边境。但实际原因其实来自第三帝国的压力。

瑞士作为山国自身资源和农业都十分有限,被轴心国占领区环绕使他主要的运输命脉都掐在轴心国手里。高度依赖进口的瑞士得不到任何来自盟军的物资救援,想要存活只能依靠交易。在这时拒绝第三帝国的要求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国际的质疑?

瑞士是同盟国及轴心国双方进行间谍行动及谈判重镇。严格的移民及难民收容政策,以及与纳粹德国间的财政关系,使瑞士中立政策受质疑。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瑞士在二战中采取态度的批判第进入了一个更加密集的阶段,瑞士人的民族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对当年的瑞士的评价仍颇有争议,而这些争议往往是非常感性的。 

 

战后的瑞士

战争结束后,瑞士在外交政策方面备受批评,盟国指责他与轴心国进行合作,国际社会嘲讽瑞士为【与纳粹合作的战胜国】,使其受尽鄙视。瑞士的外交环境在1946年的华盛顿条约中才找到破冰点:瑞士政府付给美国两千五百万瑞郎换来解冻瑞士账户以及消除瑞士企业黑名单,外交的紧张局势逐渐得到克服。

二次大战后,瑞士与其他受创严重的西欧国家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瑞士政府于战后曾提供援助及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的资金,随着欧洲市场于战后复苏,瑞士企业亦从中获益。

 

悲哀的笑话

瑞士民间在ww2年代有句流传甚广的讽刺标语:每个星期瑞士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像《西线无战事》中描述的那样:没有人能够幸免于这场战争。瑞士在二战期间从来不是个干净的角色,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弥补战时政策在国际社会上留下的负面评价,瑞士一直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的第一线。

作为在德意两个轴心国间艰难求生的小国,瑞士首要目标不是像最高世界和平维护官的阿米一样解放世界解放欧洲,他所求的一直都是自保。二战期间瑞士政治上,军事上瑞士的一切行动都遵守着最高目的:保全国家主权,而这一切的背后只剩下了保护瑞士公民利益虽然国家格言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战时的瑞士却从各方面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私:在不危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他不介意伸出援助的手,但一旦威胁到国家权益,他不会高尚到为了帮助别人不顾自己死活。

然后他碰到了列支敦士登

 

参考资料:

wik1pedia_Schweiz, Unternehmen Tannenbaum

Hague Conventions of 1899 & 1907

History of Switzerland, Nationsonline.org.

伯尔尼历史博物馆ww2部分

知乎_纪昭的回答


评论(7)

热度(586)

  1. 共7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